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流程现状及优化路径研
作者: 曹延忠
摘要:全过程跟踪审计作为国家审计发展的新兴方式,对于加强建设项目的监督和管理,控制工程造价,反腐倡廉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思路是:在持续审计理论的指导下,针对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流程的现状,指明了实现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流程优化的路径,以期为我国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关键词: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审计流程优化;路径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1一、理论基础―持续审计理论目前,理论界对持续审计的含义还没有达成一致,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是以下两种:1999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其研究报告《持续审计》中这样定义持续审计:在相关被审计事项发生或发生不久,由独立审计人员提供一系列即时的审计报告,对被审计事项进行书面确认的一种方法。2005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全球技术审计指南中指出:持续审计是一种以更加频繁的方式来自动执行控制和风险评估的方法,实现了对交易样本的周期性测试向连续性测试的转变。满足审计目标的基本前提是审计人员应充分理解审计程序和持续审计技术,还应了解相关的行业、组织、控制等;持续审计目标确定以后,审计人员应向高级管理人员解释持续审计的概念和目标,争取获取管理层的支持;获取管理层的支持后,审计人员应根据企业的管理层是否建立了控制框架以及功能程序用以评估控制和风险水平来确定测试的范围,如果管理层已充分建立,则审计人员可以高度依赖管理层报告的控制和风险水平,如果未充分建立,则审计人员应采取自己的控制和风险评估程序;审计人员应根据确定的审计目标和审计范围,决定所需要的信息以及这些信息可能的数据源;所需要的信息以及信息可能的数据源确定以后,审计人员应与管理层协商,获取访问这些信息的权限,这里所说的信息是指与企业内部和外部相关的电子信息。数据获取后,应对数据进行适当的分析,以期对纠正交易和控制缺陷起到积极的作用;获取访问权限后,审计人员不仅要理解企业的信息系统,还应通过评价流程图、访问流程编制人员来了解企业的经营流程;审计人员应根据自身的专业技能,通过风险评估来确定哪些控制需要进行测试,识别关键控制和风险水平的大小,并根据风险水平对风险进行排序;通过与预先设定的标准进行对比,检查是否有例外事项出现。如果交易过程中数据没有出现异常,并且没有违反内部控制行为的发生,持续审计系统则不会生成违例报告,系统生成的审计报告表明:当前环境下,企业信息系统中的交易和业务过程是有效的。如果存在异常情况或者有违反内部控制的行为发生,持续审计系统将会自动暂停该交易或行为,生成违例报告,审计人员应分析违例产生的原因,并及时提出解决对策。违例行为得到有效地解决后,持续审计系统会恢复暂停的交易或行为。当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进步,各领域的会计审计都引入了信息系统,为持续审计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持续审计使得审计行为完成了从定期审计向高频率的实时审计的转变,大大增加了审计的强度,更加强调事前和事中审计,审计报告也完成了从定期报告向不定期实时报告的转变,缩短了审计报告的周期。通过风险评估和设置的关键控制点及时发现存在的异常情况,对错误、舞弊等机会主义行为起到有效地抑制作用,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的效率和质量。持续审计的高自动化水平,还能有效地降低审计成本,节约审计资源。二、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流程的现状第一,相关法规不完善, 法制建设滞后审计实践。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是实时进行的一种动态审计,审计人员承担着重大的责任和风险,这就需要相关的审计法规作为支撑和规范。目前,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在不同程度的试行,在实践中已形成了一套跟踪审计实践的操作流程和规范。虽然2009年9月1日实行的《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内部审计》从内部审计行业规范的角度对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流程提供了指导,但是还未建立一套与跟踪审计流程相关的法律法规,没有系统地上升到审计规范层面。第二,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流程的实施缺乏有利的审计环境。开展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必须得到相关业务管理部门的协助和配合,缺乏协助和配合,审计工作将难以维续。建设项目涉及建设、施工、监理、财务、审计、纪检监察等多个部门,缺乏科学的统筹协调,很容易出现建设项目监督管理的交叉和盲点,影响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第三,审计流程在实施中,审计力量及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尚难适应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实际要求。一方面,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具有审计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技术难度大,专业性强,不仅涉及审计方面,而且涵盖建筑规划、图纸设计、施工技术、财务管理、法律等各个方面,加之跟踪审计形式和内容具有新变化、新特点,所以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需要自身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综合性人才。为了适应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特殊性和复杂性的要求,审计人员应要具备工程、管理、财务、审计、设计、法律等方面的综合知识。另一方面,要能熟练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审计手段,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把握审计质量。此外,也需要进行不断的知识更新,提升审计技能和个人素质。三、实现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流程优化的路径1.确立全过程跟踪审计理念全过程跟踪审计是国家审计发展的新兴方式,是一种创新的审计模式。它打破了基建审计以事后审计为主的传统审计模式,对基建项目从源头到终结的各个阶段进行动态和静态的监控,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审计,对及时发现基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减少损失浪费,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确保工程质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投资效果,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预警作用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审计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确立全过程跟踪审计理念。具体表现为:前移审计关口,制定审计计划时突出重点,把握工程项目的风险高发环节,着眼防范,发挥审计的预防功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全程审计,滚动实施,实现审计的识别揭露功能;根据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建议,督促被审计单位及时整改,并对整改的情况进行后续审计,实现审计的抵御修复功能。使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有机的结合起来。抓好各个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对立项决策阶段、工程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合同设计与签订阶段、施工阶段、隐蔽工程验收阶段、设计变更阶段、竣工验收阶段的主要风险点设立关键控制措施,有效地防范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风险。2.提升全过程跟踪审计人员能力高质量的审计,来源于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要做好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必须有一支优秀的、高素质的审计人才队伍,包括专业知识、职业技能。首先,持续更新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是一个非常专业的、科学的、系统的工程,是集工程、合同、监理、财务、审计、法律为一体的综合性工作,要求审计人员具备各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由于审计专业技术知识更新快、信息量大,要求审计人员不断学习,尽快实现知识的更新换代,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使自己成为在相关专业上可以替补的复合型人才,做到一专多能,适应审计工作的新要求。根据建设项目审计人员的技术职称和工作实绩制定不同的审计技术津贴,提高审计人员加强业务学习,参加审计职称考试的积极性。其次,不断拓展审计人员的职业技能。面对给定的审计材料,要具备高度的职业敏感,迅速找到切入点,从蛛丝马迹中发现问题;然后发挥自己敏锐的洞察力,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着眼点,取得有效判断问题正误的依据,进一步解决问题;对自己的判断从微观层面进行甄别,从宏观层面进行深入剖析,做到对问题的准确处理,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这需要高度的综合判断能力。所以,审计人员应具备高度的职业敏感、敏锐的洞察力,较强的综合判断能力。这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具备的,需要长期知识的学习和长时间实践经验的积累。审计部门应加大审计经费的投入,满足全过程跟踪审计人员岗位培训、后续教育、审计技术及审计经验交流等经费的需要,以提高全过程跟踪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应用对全过程跟踪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部门应花大力气对全过程跟踪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努力提高现有审计人员运用计算机审计的能力。同时,审计部门应引进既懂审计又懂计算机的专业型人才,全面推行以运用计算机管理为特征的现场审计,把信息化的最新成果引入全过程跟踪审计领域。四、结论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作为一种新型的审计模式,还存在着一些不成熟的地方,需要对其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使其不断的完善和提高,最终步入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通过上述措施,可以保证优化的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流程得到有效地实施,提高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参考文献:[1]戴健.防范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风险[J].财会研究,2011(10).[2]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建设项目审计[J].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3]张勇,王小林.审计流程优化研究[J].会计之友,2011(9).转载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