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体系构建
[摘要]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企业更加注重风险管理,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风险发生的频率和危害也与日俱增。而内审部门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参与者,应坚持以风险导向为原则开展审计工作,所以本文为企业构建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体系。
[关键词]内部审计;风险导向;审计体系
企业内审人员以企业风险的分析及其评估作为导向来对企业进行内部审计就是基于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一个完整的内审体系包含了审计模式、机构设置、审计规范、资源配置以及流程和方法等五个方面。
1审计模式
2006年,我国的内部审计开始转变,借鉴了国际上关于内审的经验教训以及先进的理念,从而提出了“以风险为导向”的内审模式,并在内审的具体准则《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中,规定了内部审计人员应该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地运用专业判断,确定审计的重要性,评估审计风险。例如油气田企业因经营资源限制多为集团公司,其审计模式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管理控制体系。管控的复杂性也从侧面反映了内部审计风险较大,以及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必要性。在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模式下,内审既要树立风险意识,要合理分配审计资源,制订风险计划,严格执行审计程序,从而减少审计风险的发生;又要下沉审计的重心,积极的融入管理,从而了解风险、评估风险和应对风险。审计风险和被审单位的管理风险是联系在一起的,同时又是相辅相成的,是能够互相转化的。为了降低审计的风险,就必须要融入被审单位的组织活动中,主动地对风险进行管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另外一方面,内审如果可以全面地进入组织的管控活动中,就可以更能够表现出内审在审计中的地位。
2机构设置
现阶段的企业内部审计主要可以分为由三个部门所管理的审计部门,即由财务主管或者经理层所管理的审计部门;由监事层管理的审计部门以及由管理层或者其下设的审计委员会管理的审计部门。(1)在财务主管或者经理层管理的审计部门下,内审的工作范围主要在基本的财务收支审计上,对较低层次的财务人员的监督管理较为有效,但对高层的管理决策和它的经济行为没有办法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受管理层的态度影响较大。如果管理层不重视内审的地位,则内部的审计工作将无法有效地执行。这种机构设置的方法独立性较差,且施展空间较小。(2)在监事层管理的审计部门下,内部审计机构可以在监事层的领导下履行监督检查的职能,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可以有效地执行审计工作,并减少发生较大风险的概率,能够对高层的管理者起到监督检查的作用。但由于监事部门容易和其他的部门产生利益上的纠纷,所以可能很难得到其他部门的支持,审计难度可能会加大。(3)在董事层管理的审计部门下,内审的机构是直接由董事会来负责的,是由审计委员会来对公司业务的经营情况和经理层的执行履行情况来进行审计。管理层领导的内审的独立性较强,便于内审人员展开审计工作,也有利于董事会对整个公司发展方向的把控。以上是一般情况下的内部审计部门的分类,而对于油气田企业来说,为了能够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独立性强的内审机构是更加符合油气田企业的机构设置。而管理层管理的审计部门这种机构的设置是最符合要求的。内审体系的职能要突出,不能削弱委员会的职能以及权力,要有效的增强内审的效率,要保证内审的独立性,不重复设置内审部门,有效降低重复设置的成本。
3审计规范
内部审计规范是国家法律规定的用来约束内审人员的规范。它具有前瞻性、客观性、公认性和层次性等主要特征,能够规范人们的内审行为,以促进内审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法律法规是指由国家和地方立法机关及中央、地方各级政府和行政部门制定颁布的有关内审方面的法律、法规、规则、制度等所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它属于法的范畴。审计职业技术规范是以审计行为所应达到的技术要求,即技术目标为起点,并以相应的实现技术要求的方法途径或操作程序为终点,具有客观性、公认性、技术性的特点。
4资源设置
内部审计是一项专业性极强、涉及面极广的工作,内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法律素养,熟悉国家各项政策、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的规定,还应该具备一定的会计和审计业务的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具有独立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更要善于处理人事关系,解决利益矛盾。因此不光是要提高进入门槛,还应该重视审计人的继续教育,以此来更好地适应不断地变化的审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