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校会计实践教学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措
会计岗位实践能力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地位不断提升,企业对会计从业人员的需求增多,标准也逐渐提升,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学历远远低于本科或研究生,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更侧重基本技能操作,对于中职学生来讲,会计岗位实践操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企业愿意聘用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因此,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如果不在岗位实践操作技能方面下功夫,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岗位对口的财务工作。
1 中职学校会计实践教学中的问题
(1)实践教学课程单一。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在校内模拟阶段,一般包括手工实训和会计电算化实训,按照会计账务处理流程顺序,建账─凭证─账薄─报表进行循环。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模拟了企业工作实际,但是只注重知识的系统性,而忽略分岗位的差别性操作,而工作中需要的职业判断、会计的审核、监督职能未能真实体现。
(2)校企合作形同虚设。会计行业的特殊性,导致有些企业出于利益的自我保护,不愿意让学生接触其真实的会计资料。而会计学生的顶岗实习更不像营销专业一样能大面积对口地进行,因为一个企业所需要的会计岗位非常有限,校外实习流于形式较为多见。
(3)教学手段单一、落后。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教学中,广泛采用沿用许久的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与老师、同学的沟通与交流。虽然近年来电子教案广泛应用,但也只是将黑板上的内容,搬到了演示文稿中,仍然做不到教学与实践,传统与现代化的有机结合。这种单调、落后的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无法适应会计行业应用性、操作性的要求。调查问卷显示中职学校会计实践教学手段同样存在单一、落后的状况。
(4)案例教学不足。会计这门学科与社会相连十分紧密,这就要求会计专业教学与社会实际需要紧密联系。只重视理论教学,脱离了会计工作的实践对于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帮助不大。现行教材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会计教学案例不足,导致中职会计教育的时效性不足。
(5)教师缺乏岗位实践经历。中职学校教师多是出了学校校门又直接入学校的校门,在没有丰富的会计岗位实践经验的情况下,身份由学生一跃成为教师,他们的理论知识很扎实,但缺少具体会计岗位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纸上谈兵,将理论灵活用于实践的能力不强,在会计模拟实验教学方面不够灵活,因此,往往是精心地准备会计专业理论教学内容,与实际会计工作脱节虽然肯于付出,但是学生不买账,一是学不会,二是不愿学,三是即使学会也不能在实践中得心应手的运用,这种情况培养出的毕业生得不到企业的认可。
(6)培养目标定位不准。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是面向经济社会需要的职业教育,目标是让学生凭借自己的实践能力够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社会。这就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具有更强的会计岗位实践工作能力。同时,职业学校的学生本身就是高考边缘的群体,教育目标定位过高,理论知识结构过于复杂、全面显然不符合中职教育的对象。相对于更高层次的理论知识,可以放到大学本科或者研究生层面,企业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的要求是具有较强会计岗位实操能力,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的是会计岗位操作技能的培训,使学生上岗后能够更好地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要把目标定得过高,不切合实际,不利于学生和学校可持续发展。
2 中职学校完善会计实践教学的措施
(1)有的放矢。目标是前进的方向,只有方向明确了才能杜绝南辕北辙,少走弯路,所以提升中等职业学校会计实践教学水平,必先明确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出口,出口在哪,就往哪个方向出发,否则无论怎样辛苦的付出都无济于事。经济的发展,促生了众多的中小微企业为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毕业生提供了不少岗位,但是,由于学历的限制,他们所能应聘的岗位定位在会计基本岗位实际操作层面,例如:记账员、出纳员等,这些岗位更重视岗位实践操作能力,所以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重点应该定位在提升会计实践岗位操作能力层面。
(2)会计实践教学模式、方法与时俱进。作为一名中职学校教师,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并不陌生,这些方法都属于行动导向教学法范畴,行动导向顾名思义就是以行动作为引领,实施和评价教学活动,其目的就是借助行动引领学习,学生借助行动导向学习新知识,当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是所有的实践课程都适合这一方法教师要深入领会其内涵,正确选择,正确的方法能够事半功倍。行动导向教学法还包括任务驱动法、引导文法等,笔者认为任务驱动法对完成会计实务操作过程有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教学中,把学生要完成的学习内容化解成不同的任务,把一个完整的岗位实践过程,分割成不同的小块,让学生分而食之,降低了教学难度,化解了学生的畏难情绪,学生乐学,教师乐教,使教学活动成为一种快乐。任务驱动法,作为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一种,主要是围绕工作任务展开学习,符合实践教学的特点,值得职校会计专业教师继续深挖其潜力,为突破会计实践教学的原有弊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